通过认真学习202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感受到“教育”是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之一。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由93.8%提高到95.5%;持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多万学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45.7%提高到59.6%;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5年提高到14年;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全国基础研究经费5年增长1倍;实施高职扩招和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累计招413万人,培训8300多万人次。
政府工作报告在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时,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高校教师要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借助高校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师资优势,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学生学习实践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出具有交叉思维、复合能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教化,即教书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便意味着踏上了艰难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化发展,教师是关键。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必须遵循教化规律,实施素养教化。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培育学生良好品德,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要从思想上严于律己,在行动上勇于担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同时勤奋钻研专业学问。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崇高的师德塑造学生,用扎实的知识储备教化学生。通过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培育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做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从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必将助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身为高校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坚守教书育人初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