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3月22日,新华社发表了长篇通讯和新闻评论,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发表之后的十年发展进行了高度总结与评价。
10年前,同样是在春天,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期间,在俄罗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中国方案。10年间,世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在一次次的大考面前交出了承载着责任和担当的时代答卷。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新华社长篇通讯《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写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之际》中这样写到:“面对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同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向34个国家派出38支医疗专家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在向世界证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在三年多防疫抗疫中,无论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导向,还是新闻媒体的责任担当,无论是武警官兵的艰苦付出,还是医护人员的默默奉献,无论是中国企业的守望相助,还是普通百姓的关爱互助,折射出的中国精神令人动容。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系,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渊源。“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也是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精髓。当前世界发展格局中,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冲突,仍然有不可调和的很多矛盾,有因为历史等其他原因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仍然存在文化霸权等现象,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主题大趋势,也依然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
春华秋实,大道同行。中国社会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秉持和平与发展的理念,与全世界人民风雨同舟,实现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