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消费者都有着共性的特点,冲动消费。我们通过学习微观经济学,就是引导大家理性消费,成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有两个约束条件。第一个,消费者的花费限制。不同消费金额,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肯定不同。我们要求消费者在一定的消费金额下,选择最佳的消费。通过公式P1Q1+P2Q2=M进行约束,P1代表商品1价格,Q1代表商品1的消费数量,P2代表商品2价格,Q2代表商品2的消费数量,M代表消费者的消费金额。消费者根据商品的不同价格,选择最佳的商品数量组合。第二,消费者在不同商品上花费的每一元钱边际效用相等。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各商品的价格,选择不同商品数量。利用公式MU1/P1=MU2/P2来约束,MU1代表商品1的边际效用,MU2代表商品2的边际效用。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就是要求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
我们举个例子,如果只有10元钱可以用于食物和衣服两种开销。如何在这两个约束条件下,进行最佳选择。
表1 食物和衣服的购买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在10元的消费金额约束条件下,选择的商品组合,最优方案一定是效用最大。如果消费者把钱全部用来购买食物,商品组合(10,0),效用为110;如果消费者把钱全部用来购买衣服,商品组合(0,10),效用为55;如果消费者把钱全部用来购买衣服和食物,商品组合(9,1),效用为118;商品组合(8,2),效用为123;商品组合(7,3),效用为135;商品组合(6,4),效用为130;商品组合(5,5),效用为120;商品组合(4,6),效用为113;商品组合(3,7),效用为103;商品组合(2,8),效用为90;商品组合(1,9),效用为74。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消费者想要花掉10元钱,一共有11种选择,但是商品组合(7,3),效用为135。消费者选择了7个食物和3件衣服的组合,实现了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我们通过消费金额限制和货币边际效用相等这两个约束条件,使得消费者效用实现最大化,引导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