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网站 中国散文网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 2016年

中央电视台CCTV10播出在我校取景拍摄的《先生 吴宓》

——我校老校长受访出镜

  12月15日晚,央视科教频道《人物》栏目播出了《先生 吴宓》一片,讲述了吴宓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名的闻人故事,以客观的视角,以吴宓创办《学衡》杂志为主线,穿插了吴宓的家庭背景和婚姻生活等细节,为观众还原了一位性情独特、情感充沛、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

  我校因与国学大师吴宓先生渊源颇深,与先生后人多有来往且过从甚密,积极推动吴宓学说研究,更在校内收藏有十余件先生遗物,因此今年8月份该片拍摄期间曾到我校取景。老校长刘董事长以陕西孔子学会副会长的身份和吴宓后人王玕先生一起,分别在我校西北接待室接受了央视《人物》栏目组的采访,畅谈对先生其人其学的了解及研究。

  早在2004年建校伊始,老校长就带队前往位于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的吴宓先生之墓拜谒,并手植松柏,拉开了现代学院尊崇吴宓、推动吴宓学说研究的序幕。此后,每年清明时节,我校都会组织师生前往泾阳扫墓、拜祭先生,迄今已持续十三年,这项传统还将继续被一届一届学子传承下去。

  2005年,我校为全面推动吴宓研究特设名流研究纪念馆,并在老校长的积极支持下出版了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吴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吴宓先生的手杖、印章、笔筒、字典等十余件遗物由其胞妹吴须曼老人等亲属捐赠给我校,正式交由名流研究纪念馆收藏,老校长表示要“充分发挥这些遗物的见证作用、激励作用与启示作用,更加深入地开展对吴宓先生的学习和研究,发扬光大吴先生的思想光辉。”吴宓先生生前曾任职的西南师范学院是今西南大学文学院的前身,西南大学为拍摄纪录片《吴宓往事》曾前来我校交流,并到吴宓先生遗物馆藏地实地取景拍摄。

  2014年,老校长大力援建,和当地县政府一起将吴宓先生墓整饬一新,在先生长眠的吴氏陵园中建起了彰显先生功德的牌坊,老校长为此亲撰《修建吴宓先生陵园牌坊记》,缅怀先生功绩。

  多年来直至现在,我校一直致力于传承吴宓先生的学说和精神,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除清明祭拜外,还发行吴先生纪念专刊,邀请吴宓研究学者讲学作报告,积极参与吴宓先生学术研讨会,邀请吴宓先生后人出席“尚贤节”活动,在校园内塑立吴宓先生全身立像等等,将吴宓先生为人为学的精神和品质在现代学子中不断弘扬光大。

  老校长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的时候说道,“吴宓是站在中国的根文化立场上,要化育西方的根文化,我认为他这种文化主张在他那个时代远远走到了别人前面。”这种对根文化的坚守正是我校一贯坚持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大传统的集中体现,而《先生 吴宓》一片的播出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吴宓学术的传播和研究,也使我校的文化主张与追求方向信心倍增,并将在现代师生中间更好地推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格调高雅的文明校园,办人民满意的高等学府。

  本站记者:董海霞

23.jpg

12月15日晚,央视科教频道《人物》栏目播出了《先生 吴宓》一片,老校长刘董事长以陕西孔子学会副会长的身份接受了央视《人物》栏目组的采访。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006.jpg

吴宓先生胞妹吴须曼老人等亲属将其遗物赠与校名流研究纪念馆收藏。

7.jpg

2014年,老校长大力援建,和当地县政府一起将吴宓先生墓整饬一新,在先生长眠的吴氏陵园中建起了彰显先生功德的牌坊,老校长为此亲撰《修建吴宓先生陵园牌坊记》,缅怀先生功绩。

图片新闻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我院周至校区项目合作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2. 今日头条:最受优质考生青睐高校我校西
  3. 多位著名专家担任我院二级学院院长
  4. 中央电视台CCTV10播出在我校取景拍摄的
  5. 我校16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公务员成绩
  6. 我校交响乐团在曲江会展中心广场震撼公
  7. 我校举行2016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8. 我校老校长刘董事长与历届优秀校友代表
  9. 陕西省政府主办、我院承办的第二届“文
  10. 我校2016级新生报到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