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网络新媒体专业的大学老师,今年两会关于新质生产力,尤其是“AI+”科技应用的讨论,令我深受触动,深感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的责任重大。
两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AI+”科技的多维度应用,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生产终端基地和消费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将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手机、电脑、汽车、机器人等融合,不仅能提升消费体验,还能催生新的产业形态。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我们应紧密结合行业趋势,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在未来的职场中发挥优势。
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粮食”,其深化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网络新媒体领域,数据驱动的内容创作和传播已成为主流。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和运用数据,创作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内容,提高传播效果。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新场景、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我们应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保就业”的关系,也是两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新产业发展要与就业相结合,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历史证明,科技进步虽会替代部分简单重复性劳动,但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激发新的产业需求。这让我反思,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适应未来职业的变化。比如,在网络新媒体专业,创意策划、内容创作、数据分析等岗位需求旺盛,我们应加强这些方面的教学,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科研工作者,人工智能也为我们带来了便利。它能帮助我们分析文献、采集材料,解放重复劳动的时间,让我们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性研究中。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更应积极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这个全新时代,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勇立潮头,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