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这个成语,源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意指在安稳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难。在当下国家安全的语境中,这一成语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家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深刻理解“居安思危”的内涵,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直接关乎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前提。而居安思危,正是一种对国家安全深刻理解的体现。
“居安思危”这一成语,告诉我们,在当今的总体和平时期,我们容易沉浸在繁荣稳定的氛围中,不自觉周边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就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危机意识。我们必须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我们应该以此日为契机做好宣传和教育公民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
“居安思危”这一成语,告诉我们,预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时刻加强预警防范工作,建立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提高应对各种安全风险的能力。我们要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与时俱进地认识和把握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重大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颠覆性风险的底线。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重视安全、注重防范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要始终牢记居安思危的道理,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