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一次完整阅读一篇长篇新闻是什么时候?”在课堂上,我问学生们这个问题,结果大多数人沉默了一会儿,随后有人小声说道:“好像很久没看了,新闻都在短视频里。”
的确,短视频新闻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微博、抖音、B 站等平台上的 60 秒快讯、热点梳理、时事解读,以其直观、生动、碎片化的特点吸引了大量受众。一项调查显示,超过 70% 的大学生每天都会在短视频平台上浏览新闻,远远超过对传统媒体的关注度。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短时间获取新闻,而不是花 10 分钟阅读一篇深度报道。
短视频新闻的崛起,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它打破了传统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局限,让突发事件可以更快地传播到大众面前。地震、战争、社会运动等突发新闻,往往是通过社交媒体上的短视频首先被曝光,随后才由传统媒体跟进报道。此外,短视频的沉浸式体验,使新闻不再仅仅依赖文字,而是结合画面、音效、特效等多种元素,让新闻更具感染力。
然而,短视频新闻的流行,也带来了一些值得警惕的问题。不难发现,信息的碎片化使得新闻报道越来越倾向于“快餐化”,很多短视频新闻只呈现事件的表层信息,而缺乏深度分析。例如,在某些社会热点事件中,短视频往往以情绪化的剪辑吸引眼球,而忽略了完整的背景和事实,导致公众对事件的理解片面化甚至被误导。
短视频的算法推荐机制,容易让用户陷入信息茧房。平台往往会根据用户的兴趣推送相似内容,导致受众只看到符合自己观点的新闻,而忽略了多元的信息。这种同质化的信息环境,不利于形成全面、客观的认知,也容易造成群体极化。
那么,在短视频时代,新闻从业者该如何应对?答案并不是简单地排斥短视频,而是学会如何利用它,同时坚守新闻的专业性。未来的新闻人需要具备跨媒介能力,既要掌握传统的新闻写作技巧,也要学会如何用影像、剪辑、动画等方式讲述故事。短视频新闻不是新闻专业的终结,而是一次新的机遇,它让新闻传播更加多元化,但也需要新闻人以更加专业的态度去引导它、优化它,让信息的速度与深度达成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