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网站 大校网站 中国散文网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天地 > 教学答疑

论诗歌朗诵中配乐的艺术选择

电影学院 胡宇欣

  诗歌朗诵配乐的选择是具有主观性的艺术再创作。其绝非是简单的背景音效叠加,而是将诗歌中文字转化为意象的过程。如何让朗诵中诗歌节奏与配乐旋律达到和谐统一是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先说诗歌节奏,也是朗诵的内在要求。在这个多层级的复合系统中,把握朗诵的情感起伏是首要条件。再考虑诗节之间的呼应对比,以及每个词句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教学实践中,我常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诗歌,理解它的主题是激昂热烈,还是欢快活泼,在基础上调整语速、语调、停顿等。练习过程中可以使用符号标记法,如“→”表示推进,“↑”表示上扬,“↓”表示下沉,“⌒”表示延长。例如,在朗诵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首先要深入理解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历史的反思、对未来的希望,通过符号标记法调整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以达到朗诵时感情的深沉饱满。再说到配乐旋律,其选择应遵循“情感同构”的基本原则。李清照的《声声慢》所蕴含的深沉忧思,恰似古筝那悠远而清冷的泛音。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流露出的缱绻情愫,与大提琴深沉而绵长的旋律相得益彰。而舒婷在《致橡树》中表达的炽热情感,可以借助波澜壮阔的管弦乐来表达。选择配乐旋律的情感基调、节奏变化和音色风格应与诗歌的主题基调相契合,增强诗歌朗诵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在朗诵中,要引导根据配乐的旋律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朗诵节奏。要学会倾听配乐的节奏,使朗诵与之融为一体,在情感高潮处,与音乐一同激昂;在情感舒缓时,与音乐一同沉静。例如,在朗诵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若选用欢快的钢琴曲,显得与诗歌表面欢愉实则悲凉的内核不符,选用明亮中带着忧郁的大提琴配乐更为合适。此外,音乐音量过大或旋律过于复杂,导致“喧宾夺主”;遮蔽了诗歌本身,以及未完全理解诗歌,导致诗歌与配乐“情感错位”,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常有出现。

  诗歌朗诵中诗歌节奏与配乐旋律的和谐统一是实现诗歌朗诵艺术至高境界的关键,也是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诵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内容。只有当诗歌与配乐完美融合,才能让听众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感受到诗歌的无穷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理解和实现这种和谐之美。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安塞腰鼓在地域文化生态中的价值
  2. 计算机基础习题(第一、二章)课后习题
  3. 计算机基础习题(第三、四章)
  4. 计算机基础习题(第五、六章)
  5. 舞台行动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6. 计算机基础习题(第七、八章)
  7. “极点”与“第二次呼吸”及其产生的原
  8. 木版年画的工艺流程
  9. 美学分析:《放牛班的春天》
  10. 《高等数学》(上册)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