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网站 中国散文网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同学园地 > 学子论坛 > 学子论坛

英雄是怎样炼成的

——浅析《红海行动》中的军人形象塑造
广编1504班 贾旭辉

  不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军旅题材的作品一直都是受人们喜爱和追捧。从抗战题材到当代题材,其中的对军旅生活的描述,对军人形象的塑造,更是引发了应征入伍的热潮。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军旅题材的作品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影视作品中军人的形象也在不断更新、完善。

  传统荧屏上的军人形象是大义凛然、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早期的电影因其注重于对故事的讲述而忽略了人物细节的描写,故产生一种模糊的“高大全”的英雄楷模形象。伴随着市场化的发展,选择权与决定权被掌握在观众手中,教育水平的提高提升了人们的欣赏水平,过于完美化的人物形象塑造与现实产生距离感,并不能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

  21世纪以来,影视作品拍摄制作使用的硬件与软件更加先进。从“拍给人们看”到“拍人们想看的”,无论是制作方还是观众的可选择性增强,为了适应市场化改革,迎合观众需求,“平民化”,个性鲜明的军人形象应运而生。林超贤导演作为香港导演,在2016拍摄了《湄公河行动》,并大受好评,《湄公河行动》的导演经历,使其对于主旋律电影细节的把握更加娴熟,在《红海行动》创造出一批更真实、更能走进观众内心的军人形象——“蛟龙一队”。

  沉稳冷静,训练有素,中国军人是身兼铁血与柔情的正义化身。从队长到队员对作战方案的指定与执行,上膛、瞄准、开枪三个动作的一气呵成,特写镜头配合着镜头的快剪快切,将动作的干练娴熟表现得淋漓尽致。队长杨锐的角色设定更是恰当的诠释了军人的沉稳冷静,舍己为人。作为蛟龙一队的支柱与核心力量,他勇挑重担,凝聚队友,稳定军心。在《红海行动》中,军人不是“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训练有素,团结协作的集体形象。对蛟龙队员被炸断手指,炸烂脸等镜头的描写,虽然过于血腥,却更加真实的表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衬托出军人面对死亡的大无畏精神。

  委重投艰,砥砺奋进,中国军人是中国军魂的光荣继承者。他们是军人,他们拥有高科技装备、拥有高超的技艺,拥有卓越的执行力,但也和普通人一样会因为一颗子弹葬送生命,面对满地残肢会心生恐惧,影片没有把军人形象一开始定位在较高的高度,而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提升。

  蛟龙一队队员“石头”喜欢吃糖,他认为这可以缓解紧张感。吃糖这个看似不经意的情节将影片中军人形象塑造的更加有血有肉。当石头中弹,佟莉抱着他说出那句“我们回家了”,更是触动了无数人的心。他们不是战争机器,面对战争也会紧张。队员们人物性格的弱点,却谱写出最动人的沙场真情。细节所带出的情感在不经意间,将观众心中的军人形象升华,点燃观众心中对国家和军人的尊敬和拥戴之情。

  赤心报国,舍己为人,中国军人是责任与和平的忠诚卫士。“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明知战争的残酷无情,吞噬生命,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财产安全,捍卫祖国的尊严。中国军人毫不犹豫的服从命令,踏上战场,用自己的生命筑起最坚硬的国防线。

  在完成撤侨任务的条件下,更是对处于战区的人民施以人道主义救援,拆除人体炸弹,夺取“黄饼”,中国军人冒着生命危险援助受难的国家与人民,用实际行动来呈现中国在国际上一直以来的维护世界和平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军人所展现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更是对国家尊严的捍卫,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

  《红海行动》作为一部现象级电影,许多观众将其与《战狼2》进行对比,《战狼2》过于凸显个人英雄主义,两个退伍兵加一个富二代竟然能抵抗雇佣兵军团几波攻击,更是摧毁多辆坦克,过于夸张的情节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除此之外并不能引起观众对画面内容与镜头语言的审美认识。同样是撤侨题材的电影,《红海行动》却更受观众青睐,少了一份煽情,多了一份冷静,多了一份真实。军人形象的塑造是一个不断突破的过程,对军人形象如何塑造的更加丰富与完善,依旧是未来电视剧、电影所要探索的方向。

  古往今来,对军人形象的赞美不胜枚举,他们果敢、刚正不阿,他们身先士卒、保家卫国。在战争年代就要冲锋陷阵,精忠报国。在和平年代就要戍边守疆,传承那份使命与荣光。就如同《时刻准备着》这首歌中所唱的:“有一根弦我们紧绷着/有一种使命我们肩扛着/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有一声号令/我们等待着/仰望蓝天大雁飞过/战士的胸怀比海天辽阔/为了母亲幸福的笑容/我们时刻准备着......”

  时刻准备着,以军人的坚韧与不服输的精神来迎接未来的挑战。时刻准备着,以军人所充满着青春与热血的肉体来捍卫祖国大地的安宁。荣誉,命令,责任,这就是军人的使命;用生命给祖国与人民带来那份独一无二的安全感,这就是中国军人!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浅谈埃德温·鲍特在电影叙事方式的贡献
  2. 可怜《长恨》无绝期,犹似《红楼梦》里
  3. 电影《白鹿原》中白孝文人物形象分析
  4. 中国式教育悲剧——浅析《三傻大闹宝莱
  5. 英雄是怎样炼成的——浅析《红海行动》
  6. 疫情之下的感恩与反思
  7. 艺术青年的自画像——《立春》影评
  8. 国家意志——《战狼2》视听语言浅评
  9. 《马路天使》的特殊传奇性
  10. 读《梁家河》有感:感悟民本情怀,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