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网站 中国散文网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同学园地 > 学子论坛 > 学子论坛

中国式教育悲剧

——浅析《三傻大闹宝莱坞》
动画1501班 张宪文

  在我看来《三傻大闹宝菜坞》并不是那种让人一笑而过没有内涵的喜剧。其故事情节引人深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治学严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兰彻这样一名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的学生。古板的校长当然要骂追随兰彻答两个室友为傻瓜了。特立独行的兰彻有一句口头语叫“一切都好”,影片中一段恰到好处的歌舞充分解释了这种乐天派心态的关键就算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平复心绪,打败恐惧,增加直面问题的勇气。拉库马. :希拉尼导演在这段歌舞前后的调度安排非常恰当,每段超现实的舞蹈暂告一段落后镜头都切回故事进程,轻松推进情节发展;整个狂欢结束后再突如其来一个巨大的对比,让观众的情绪从轻松惬意的云端直坠沮丧遗憾的谷底,既增加了剧情本身的跌宕 起伏,又给本来轻飘飘的“一切都好”加入了对比及深度。比起通常的好莱坞喜剧片,《三傻大闹宝菜坞》几乎长出一倍,小包袱小笑料层出不穷,种种小片段事无巨细,但却并不考验观众的耐心。我觉得这跟情节安排的前后呼应及影片整体所维系的“严肃的调侃”基调分不开关系。《三傻大闹宝莱坞》将一个独行者的奋斗艰辛干脆忽略,重点完全放在理想主义的理论之上,没有调侃,不搞自嘲肯定行不通。没有那些调侃与歌舞,剩余的便只有干巴巴的励志。自嘲也使得影片脱离了现实主义的调子,不会变成义正言辞的空洞鼓噪,要不然,这个纯理想主义的空谈还真难于自圆其说。人人都知道兰乔说得极对,却也都知道他那一套在现实生活中将处处碰壁。

  理想面对现实为什么总是撞得粉碎?这可不是简单归类为缺乏激情或充满恐惧便能解释一切的。长辈的期许、同伴的压力、生存的必须、机会的稀缺,天赋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义证明特立独行者们的悲惨命运;而死记硬背的模范学生“消音器”才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典范。尽管电影终究是一场理想主义的美梦,但它依然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高自杀率、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印度所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和中国颇有交集,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个也曾深切体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学压力的中国观众会颇感共鸣。影片将近结尾还有一处令我很是意外:一直对兰乔深恶痛绝的校长“病毒”在暴雨积水中语重心长地劝戒他“你不可能总是对的”。尽管影片不可能真正走向现实主义的方向,但起码,这一点恳切的诚实颇为难得。特立独行的兰乔是个只能生活在电影里的虚拟人物,但他所代表的那份理想主义的勇气与执着依然令人敬畏。

  我认为,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习惯爱好也有差异,接受能力记忆习惯等等都不一样,所以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会不同,总的要求是要适合孩子。但我们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家长不顾孩子的客观实际,一味追求名校、名师、重点班等等,我不是说不应该追求,应该的,但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学校、老师或者班级。教育不能讲面子,也不要互相攀比。

  教育不能讲面子,为什么呢?因为越是讲面子,就越有可能违背教育规律,采取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导致孩子对教育的反感、厌恶或者恐惧。

  教育不是一场竞赛。现在很多人把教育当做竞赛,还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面子观念,正是这种教育观念,导致了我们教育中的急功近利,社会上蔓延着对教育的焦虑情绪,使教育工作者不能够很好的按教育规律办事。家长巴不得孩子能一夜成才,社会巴不得我们的孩子一出学校就能承担社会重任,我们的孩子没有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社会也缺少深层次的对教育的理解与宽容,再加上我们这一代家长的成长道路好好读书,考好大学,过好生活非常单一,使得我们的教育更加走向极端化,人人参与教育,人人指责教育,但是很多人不愿认真研究教育,动物本能似的沿袭着老旧的传统教育观念,如棍棒教育等。在这样一个多元发展的时代,这种单一的成才观念仍然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教育应该回归到它的本来面目,教育工作者应该是高度专业化的,就像医生一样,在这一领域,他们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威,家长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参与对象,特别要加强学习,不能用上一代人教我们的办法再去教我们的孩子。我们家长也要放宽心,把更多的教育方面的事交给老师去做,交给学生自己去做。当然,教师应该以更专业的知识和方法为家长服务,用更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法去教育学生,这样学生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浅谈埃德温·鲍特在电影叙事方式的贡献
  2. 可怜《长恨》无绝期,犹似《红楼梦》里
  3. 电影《白鹿原》中白孝文人物形象分析
  4. 中国式教育悲剧——浅析《三傻大闹宝莱
  5. 英雄是怎样炼成的——浅析《红海行动》
  6. 疫情之下的感恩与反思
  7. 艺术青年的自画像——《立春》影评
  8. 国家意志——《战狼2》视听语言浅评
  9. 《马路天使》的特殊传奇性
  10. 读《梁家河》有感:感悟民本情怀,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