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网站 中国散文网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 2024年

我校举行刘建生老师追思会

  我校杰出校友、钟情音乐教育的可敬长者,我校校歌《现代韶光》等代表型、标志型曲目作曲人刘建生老师,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2024年11月19日在西安逝世,享年69岁。

  刘建生老师在医院抢救时,学校多位领导前往探望。天妒英才,刘老师不幸离世的消息传出后,经与家属商议,于11月21日在西安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

  是日,学校老校长刘董事长包括多位校领导在内的数十人吊唁团专程前往西安殡仪馆和刘建生老师告别。

  11月25日,正逢刘建生老师头七,在老校长刘董事长的提议和安排下,学校在图书馆西南会议室肃穆地举行了刘建生老师追思会。刘建生老师生前好友党保育先生、孙琳先生受邀参会,老校长刘董事长和学校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追思活动,活动由副校长、工会主席高培文老师主持。

  为表达对刘建生老师的追思之情,老校长刘董事长撰写了挽联并以牌匾的方式矗立在会场遗像两侧。挽联为:六九年华,品高德厚,不慕虚荣名与利;本性率真,英才乐教,管弦交响传雅声;遗音七曲,回绕杏坛,友爱精神永不朽。一生至善,心自神由,唯求音域律和章;功垂庠序,意笃情浓,细雨春潮润韶苑;浩气千秋,飘萦学舍,挚诚风范常犹存。

  追思开始,全体起立面向刘建生老师遗像默哀,以沉痛表达对刘建生老师的敬仰和哀思之情。随后,高培文老师代表学校致追思词。她说到,刘建生老师生于1955年3月,1973年下乡成为一名音乐老师,1975年被招入红旗钟表厂,后又调至市轻工业系统。在学校办学初期的2004年,老校长刘董事长为学校创作了第一校歌歌词,面向社会征订校歌配曲,最终刘建生老师的配曲从众多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以理想的水准被选定。2006年,在老校长的诚邀下,刘建生老师入职学校,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音乐作品创作,先后为学校创作了众多的经典音乐佳作,为《教工之歌》《军训团之歌》《影像节之歌》《教师之歌》加上之前的第一校歌这五大标志性歌曲和另外的经典歌曲《寄语学府》《情怀》等歌词配曲,制成音乐作品后,已成为学校最为重要的代表性校园歌曲。刘建生老师在学校工作近二十年,为人真诚厚道,工作兢兢业业,充分发挥音乐艺术专长,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最后,高老师代表学校向刘建生老师的家人再次表达了深切的慰问,愿刘建生老师安息。

  回首刘建生老师在学校工作生活的点滴往事,因刘建生老师工作的特殊性和他身体的微残,学校特为刘建生老师安排了单人宿舍。近一年刘建生老师身体大不如以前,学校定期派老师照顾刘建生老师,为其打扫卫生,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刘建生老师在家休养期间,学校领导及部门负责人也定期看望慰问,积极和社区联系,协助解决刘建生老师的生活问题。会前,刘建生老师之子刘洋先生也特向学校发来感谢信以表达对老校长刘董事长的感念及学校长期以来对刘建生老师生前无微不至关怀照顾的感激之情。学校李景帅老师在追思会上代读了感谢信。

  刘洋先生在信中真情地写到,“父亲突然离世,作为独子的我措手不及,也没有任何准备和经验,家里的亲戚大多都在外地,在得知父亲情况后,第一时间赶来的是学校的领导和同事们,不像官方味的慰问,更像是亲人和老朋友的送别,准确点,不是像,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父亲口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很简单,‘刘院长(老校长刘董事长)对我太好了’,就这一句话,近些年听了不下百遍,因为腿脚不便,从生活的每个细节,吃饭住宿,刘院长都是无微不至的在操心,安排得明明白白”“‘高山流水’这种情义,放到在当今功利社会,可能没有人敢信,很多人把情义挂嘴边,而刘院长及这所学校的同事们,把情义这两个字阐释到他的生命最后一刻,甚至是生命终结后”“在学校帮助照顾过父亲的同事们,我可能无法一一知晓,但有任何需要帮忙的,您只需要说,您是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义不容辞”……这是一封长达千余字的感谢信,追思了其父与学校的点滴往事,内容感人至深。

  刘建生老师任职学校后,积极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追思会上,刘老师生前好友党保育先生、孙琳先生追忆了刘建生老师生前往事,并捐赠了刘老师生前在我校工作期间参与创作学校经典曲目的部分珍贵底稿。曾受托多次照顾刘建生老师在校生活的高磊老师及曾在学校管乐团深受刘建生老师关怀与指导的贺伟忠老师也在会上深切地追思了刘建生老师的往事并几度哽咽。数十年来,刘建生老师与现代师生结下了深厚友谊,这友谊之树必将恒久长青。

  最后,我校老校长刘董事长讲话。他首先对刘建生老师的突然离世深表痛惜之情,接着他对自己撰写的挽联进行了深情地解读。他说到,挽联上联中的“六九年华,品高德厚,不慕虚荣名与利”意指刘建生老师享年69岁,为人厚道,不追逐虚荣与名利,但在人生创作最佳年华突然离世,令人痛惜。“本性率真,英才乐教,管弦交响传雅声”则指刘建生老师生性率真,任职学校以来长期从事音乐创作方面的工作,通过音乐创作的方式来熏陶英才。同时,刘建生老师曾负责组建学校管乐队和交响乐团,多次参与学校重大演出活动,其作为一名校园文化艺术从业者,在学校音乐创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遗音七曲,回绕杏坛,友爱精神永不朽”则指,刘建生老师生前为学校创作的《教工之歌》《军训团之歌》等经典音乐佳作将永远回响在校园里,所传递出的友爱精神将会在学校永远传承。挽联下联中的“一生至善,心自神由,唯求音域律和章”意指刘建生老师早年由于家庭原因,未能接受到很好的音乐教育,也未从事过专业的音乐工作,但却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一生洒脱,自我奋斗,最终为学校一次创作出了很多经典曲目。“功垂庠序,意笃情浓,细雨春潮润韶苑”则指刘建生老师为学校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正是他能够在充分理解学校发展状态的基础上很好地创作出相应的曲目,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如同细雨育人于无声处并将会化作春潮融入学校的发展。“浩气千秋,飘萦学舍,挚诚风范常犹存”则指刘建生老师的人品风范精神将会永存于校园,被人们所铭记。挽联高度评价了刘建生老师生平,寄托了老校长的追思之情。

  解析完毕后,老校长刘董事长结合刘建生老师的生平就我校教职工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作出进一步阐释。他讲到,刘建生老师在学校工作期间将其人生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刘老师虽然已逝世,但他的作品和精神生命将会在学校永远流传和永存,这也启示着每一位教职工,只要教职工在个人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很好的成绩,为学校做出贡献,那么其生命的意义就会得到放大,精神生命就会得到延长。正如学校《教工之词》中写到的,“我们现在正为一项不朽的事业奠基,我们当前的努力将永存于未来,我们今天的奉献将永载于史册”,刘建生老师的生平即很好地诠释了《教工之词》的深刻内涵。

  刘建生老师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现代”人的心中,将激励着每一位“现代”人继续立足岗位奉献自己,为学校事业的繁荣发展不懈奋斗。

  本站记者 张健

11月25日,正逢刘建生老师头七,在老校长刘董事长的提议和安排下,学校在图书馆西南会议室肃穆地举行了刘建生老师追思会

活动由副校长、工会主席高培文老师主持

追思开始,全体起立面向刘建生老师遗像默哀,以沉痛表达对刘建生老师的敬仰和哀思之情

高培文老师代表学校致追思词

学校李景帅老师在追思会上代读了感谢信

追思会上,党保育先生追忆了刘建生老师生前往事

追思会上,孙琳先生追忆了刘建生老师生前往事

曾受托多次照顾刘建生老师在校生活的高磊老师深切地追思了刘建生老师的往事

曾在学校管乐团深受刘建生老师关怀与指导的贺伟忠老师深切地追思了刘建生老师的往事

老校长刘董事长在追思会讲话

图片新闻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我校2024年招生咨询工作持续火热进行
  2. 我校第一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
  3. 我校举行党委换届选举大会
  4. 我校2024年春季开学报到工作顺利结束
  5.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校友总会北京校友分会
  6. 我校隆重举行2024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
  7. 我校举行2024迎新年教职工联欢会
  8. 我校第十九届春季运动会圆满结束
  9. 我校八一建军节前慰问24级新生军训承训
  10. 我校2024级新生军训誓师大会隆重举行